欧洲杯高考完:高考结束后,有没有那么一刻感觉很不真实
年少时我们都曾梦想快些长大,整日整夜不用回家。
——《寂寞想家人》
陈龙
可能和很多人不同,12年前我走出考场,并没有太过明显的情绪波动,喜怒哀惧好像都跟我没什么关系。
无关乎考得好不好,心里只是觉得,高考就这样结束了。一时间竟有种内心被抽空的感觉,除了回父母的话就只是发呆。
当天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那种无所事事的感觉让我觉得一切都特别不真实。不只是高考不真实,就连自己过去的人生都有一种不真实感。有趣的是,这种不真实感反而让我觉得格外清醒。
若不是那天晚上有一整晚球赛,我大抵是要辗转反侧到天亮的。时至今日两场球赛的过程和比分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欧洲杯的开幕战,6月8日0:00一场,2:45一场,两场看完刚好天亮。
欧洲杯和高考无缝衔接虽是巧合,但冥冥之中又好像自有安排。那是我第一次可以毫无压力和心理负担通宵看球。没有父母的反对,没有上课补觉被老师骂的风险,没有月考成绩下滑被下放的担心。
按说看球的过程应该很开心才对,但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当时的我是怎么也想不通的,如今回头去看,才明白是少了责任。
高考结束,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自由,终于自由解脱了。十年寒窗的义务,终于在这一次考试算是到了尽头,不再需要为此而负责。
那接下来做什么呢,或者说接下来有什么明确需要为之而负责的事吗?
至少,当年的我是不知道的。只得躺在床上发呆,体会着这份责任和意义的丧失,尽管我并没有多么喜欢读书考试,可那段经历终究是我先前人生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考结束给了我一种错觉,感到人生中一项如此重大的意义瞬间瓦解,就像是过去人生中所花费的时间与努力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意义可言,以至于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也进一步产生质疑。
感觉就是这样的,不太有线性时间的逻辑,可依旧让人觉得真实。
卸下了高考的责任,通宵熬夜看球少了一分忙里偷闲,偶尔生活在别处的乐趣。少了这份乐趣,就像是白灼的海鲜没有了蘸料,保留住原味的同时却也少了点滋味。
高三毕业的暑假,大概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要为自由而负责。突然有了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挥霍,活生生像一个小暴发户,不知道这钱怎么花才好了,对时间毫无规划,基本上是眼前怎么爽怎么来。
尽管有一大堆的未知和不确定在等着我,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一切时间安排都由我自己说的算。
找到了新的责任和意义,这让我从之前的空虚中解脱出来。虽然在父母眼中我可能只是无脑疯玩,但那已经是我为了缓解自由选择所带来的焦虑,以及回避承担责任衍生的空虚所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
在这种人生重大的节点,如上大学、毕业工作、婚嫁、生子、退休,当事人以及身边的亲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空虚体验,并不是想象中单纯的喜悦。
重大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和意义的转变。
我很喜欢电影《毕业生》,它讲述的也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的故事。
男主外形和能力都很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以他为骄傲。身边的长辈都在期待他做些什么。父亲期待他去研究所,父母期待他和邻居家的女孩交往,父亲的朋友期待他投身橡胶行业,还有邻居家的阿姨想要他跟自己上床。
而男主并没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有个模糊的方向,想要与众不同。
之所以说模糊,因为男主一开始只表现出对外部期待的默默地抵触和排斥,并不知道与自己所说的众不同是要做什么。更像是在用与众不同这个说法来表达,我不想做你们期待我做的任何事,仅此而已。
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和成长,他意识到女主角在自己心里的意义,跑到教堂去抢亲。
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是男主在抢亲成功之后,两人坐上公交车后,情绪由兴奋到欣喜对视,再到迷茫和空虚看着前方,这短短不过十几秒的片段。
某种意义上,男主抢亲相当于是成功又一次努力“毕业”,可随之而来的仍旧是那个老问题,“你接下来想做什么?”
男主抢亲可以说是做到了与众不同,只是这个与众不同并不能一定帮助他从迷茫与空虚的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像是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都只是还不够成熟的孩子。
我不知道男主是否做好了承担责任的觉悟,但倘若只是单纯回避外界的期待,消极被动地承担后果,那么男主将永远陷在空虚的轮回之中。
想要从中解脱获得自由,唯有主动承担责任,在迷茫与未知中不停地寻找和建构人生的意义,并勇敢地做出选择与取舍。
【标签】:
百度搜索:
欧洲杯高考完:高考结束后,有没有那么一刻感觉很不真实360搜索:
欧洲杯高考完:高考结束后,有没有那么一刻感觉很不真实搜狗搜索:
欧洲杯高考完:高考结束后,有没有那么一刻感觉很不真实别人在看